加载中...加载中...
深读|南海“最强天团”,出列!
发布时间:2025-03-07
在佛山南海
企业家总是站在“C位”
3月6日,南海区高规格召开2025年企业家大会。年纳税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掌门人”、掌握卡脖子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青年创客在千灯湖畔济济一堂,政企各方共同谋划南海新的产业荣光。
大会现场启动第四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寻访活动,发布“南商出海”系列重点工作、一批“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揭榜挂帅项目榜单,3家创新联合体签约,“维企护航”之“维企办”成立,首届南海区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2024年经济突出贡献百佳企业获授牌。
对于一代代的优秀企业家,南海不仅是礼赞,更是期许和力撑。企业家堪称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天团”,持续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展现出乘风破浪的信心。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初见成效的一年,也是南海站在4000亿元GDP新起点、全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的一年,南海企业家的位置更加重要。
这是一次提振企业信心的大会,一次展现突围决心的大会,一次政企同心向前的大会。
“首届南海区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获授牌。
“我们公司的产品大多用于各类高端装备,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无惧关税挑战,近两年营收都在1亿元以上,保持增幅8%。”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楚慧的话,是南海企业家信心的缩影。
一个区域的信心,是由这里的每一个人组成的。就经济发展领域而言,企业家群体的信心有着中流砥柱的意义。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研究员牛犁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
南海企业家的信心何来?首先来自发展的实绩。
过去一年,南海坚定信心、克难而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其中,全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达1.65万亿元,规模全市第一。近三年,南海民营企业营业收入、税收、研发费用总额分别年均增长8.7%、10.9%、15.8%,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同时,南海区招商引资签约总额已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工业投资近3年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尤其是今年以来,南海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300亿元,其中5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供应产业用地1812亩,体现了市场对南海发展潜力的坚定看好。
在2024年度佛山市南海区“经济突出贡献百佳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大会现场,百佳企业中的20家代表企业获授牌,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制造业企业。例如一汽—大众汽车、群志光电、林氏家居、华兴玻璃、华特气体、坚美铝型材、美锦美和新能源,都是有着全国甚至有的还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南海企业。
部分2024年度南海区“经济突出贡献百佳企业”获授牌。
信心还来自人文经济学的引领。“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这是一种适应当下发展阶段的发展观念。
近年来,人文经济学在南海蔚然成风,文商旅融合等产业新模式逐渐成熟,推动形成更加诗意的生活方式、良性的产业形态和独特的城市美学。南海区广大企业家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在产品设计、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主动融入人文元素,或以个人人文艺术造诣以及展览、博物馆等形式展现独特的人文精神,许多企业家在商业与艺术领域均有卓越表现。
2025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举办“寻找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活动。在大会现场,迪奥比家具的廖顺南、旺阁控股的吴荣开、洛客众创的冯嫽、靛蓝纹学的黄永豪等企业家获授“首届南海区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称号。
站在领奖台上,企业家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们对明天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残酷的,谁也不会仅仅因为有信心而胜利。向内、向外,南海企业家展现出了突围的决心。
向内突围,其实就是科技创新的突围。“与时俱进、时不我待!近三年来,我们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5%。”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说。
近两年,南海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南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数量逐年递增、去年占全市43%,有企业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企业创新成果的背后,南海区以“科创二十条”为代表,让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或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目前,南海已经组建了25家创新联合体,其中17家是本地科创平台和本土企业参与组建的,8家是吸引了佛山以外的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的。
在大会上,南海3家创新联合体代表上台签约,引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先进资源。大会还发布了一批南海区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其中的“企业找技术”榜单共9个项目,企业预计投入资金共4650万元;“成果找市场”榜单共21个项目,由季华实验室等6家平台提供。
在大会上,南海3家创新联合体代表上台签约。
向外突围,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突围。
在国内大循环中,区内企业的相互展示、链接,正是开拓市场新资源的有效尝试。南海产业门类齐全,各环节都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耦合共生具有很大空间。比如,智布互联通过“互联网+纺织”的创新模式赋能纺织产业升级,今年将覆盖本地数千家纺织企业,推动传统交付时效从45天缩短至9天,产能利用率从45%提升至90%以上。超滑科技的产品润滑油系数可以大幅降低,基本上做到没有摩擦力,可以在南海多个产业广泛应用。
在国际大循环中,南海企业既让产品走出去,也把资源引进来。面对外部经济下行压力,一批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家坚定选择南海、深耕南海。比如东丽集团2017年落地南海以来,已布局了无纺布、水处理膜、复合材料、树脂新材料四个项目。2024年,南海区新设外资企业488家、同比增长25%,爱信、安德里茨等外资企业在南海持续追加投资。南海日商友谊会会长香田哲在这里多年后,还获得中国永居身份、把家安在了佛山。
是南海的强力支撑,让他们下定了决心。
“城市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成就企业的梦想就是成就城市的梦想。”顾耀辉说。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讲话。
企业家在市场的一线搏杀,这座城市就是他们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南海如何成就企业的梦想?
在2023年的全区企业家大会上,顾耀辉曾经表示,南海区委、区政府要当好实体经济的“守护者”、当好赋能企业的“牵头人”、当好排忧解难的“店小二”,用最贴心的服务换来企业最顺心的发展。如今两年过去,企业的发展快步向前,南海的承诺也一如既往。
在这场大会上,最为体现南海区对企业一以贯之扶持的,就是第四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寻访活动的启动。
这项活动始于2017年,几年来已经陆续寻访了三批“全国隐形冠军”,不仅使南海成为全国有名的“隐形冠军之城”,更帮助许多优秀企业开拓了视野,获得了更大的知名度与更强的市场地位。如今,第四批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寻访活动,不仅是一项工作、一个品牌的延续,更是在全区工业总产值站稳万亿级、“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完善的背景下,南海顺应形势作出的必然选择。
江山代有才人出,南海永远不缺优秀的新鲜血液、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如果说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主要着眼于南海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那么“南商出海”一系列重点工作的发布、推进,就是为了让企业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闪耀。
今天的南海企业,已经早已过了简单将产品出口的阶段,不仅要出口更多、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更要与全球各地的产业建立更深度的连接。“做好产品与产业联动的出海,这是我们当下的一个特点,也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经贸法律研究所所长郭成龙在分享工业企业出海趋势时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经贸法律研究所所长郭成龙在分享工业企业出海趋势。
不出海就出局、乱出海必出局,已经成为南海企业的共识。去年,佛山市歌纳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间贤出国五六次,到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考察。“为什么出去那么多?一是在当地建立自己产品后工序配套工厂,二是谋划在海外打造面向中国出海企业的工业园区。”她很期待政府部门能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提升在当地建厂后的本地化比例,避开相关贸易壁垒。
为此,大会现场重磅发布南商出海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并携手中国企业全球化服务联盟、深圳球风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启用“工业企业出海南海工作站”,与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发展促进会合作共建“企业出海服务中心(南海)”。同时,南海还专门成立了涉外律师顾问团、“维企护航”之“维企办”,以“硬核服务+法律护航”打通企业出海堵点。
一次次政企同心的合作
让更有梦想的企业
更有梦想的南海
未来更加可期
来源:南方+、南海区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