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加载中...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全运会龙舟决赛在南海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09
7月5日-7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在南海丹灶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港澳地区的23支群众龙舟队伍在仙湖水面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终极较量,桨叶翻飞间,水花四溅,鼓声震天,场面震撼!
最终,广东代表队在本届赛事中勇夺6金,其中九江女子龙舟队包揽全部4枚金牌,成就辉煌战绩。为期三天的赛事,持续释放泼天流量,汇聚产业发展动能。据统计,在赛事举办期间,平台直播观看量超200万人。
7月5日-7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在南海丹灶举行。
精心筹备:多方护航彰显城市形象
办赛就是办城。
面对全国23支龙舟队伍、超千名运动员和技术官员的参赛规模,这是对南海综合实力的一次巨大的考验。南海以高标准、严要求、暖服务、强保障推动赛事顺利进行。
早在去年3月,南海就已经成立了执委会,统筹赛事筹备工作,并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保障机制,从卫生、供电、接待、食品安全、交通、城管、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做好保障。赛事期间,交通疏导、应急医疗、安全保卫等各系统高效运转,城市运行顺畅有序。
此外,南海还出动了百名青春力量组成“小海豚”志愿服务队,分布于八大区域、12个岗位,从检录引导到赛场保障,为赛事提供了“零距离”专业服务。珠江时报专门制作了四个版的“南海龙超”号外,让运动员们更加方便的了解南海龙超,了解南海龙舟文化,了解南海,助力南海城市形象推广。
醒狮武术表演。
水面上是飞速前进的龙舟,河岸边则有热情不减的群众。为了增强市民观赛的体验感,执委会还专门设置了氢能单车和文创摊位等展区,还有醒狮武术表演等,让现场观众对南海龙舟文化、非遗文化和尖端科技有更深刻了解。
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只为从容应对每一份期待,让南海形象、南海品质嵌入赛事全过程,深入人心。
7月5日晚,在香港、辽宁等代表队的入住之处,伴随着温馨的歌声,志愿者们手捧鲜花和小礼物,向赛期生日的龙舟健儿送上祝福。这份满载地方情谊的“南海有礼”特色文创礼盒,让选手们在紧张的比赛之余感受到了来自南海的温情。
如此暖心之举,是南海的服务理念延伸至对运动员个性关怀的缩影,更是执委会高效统筹,做好赛事保障的生动实践。
千年积淀:龙舟文化深植南海基因
其实,这已经是仙湖第二次获得国家级龙舟比赛的青睐了。13年前,2012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就在这里举行,岭南水乡的天然基因,成为了龙舟竞渡的高标准赛道。
丹灶仙湖。
作为南海第二大湖,仙湖拥有120公顷的辽阔水面和平均4米的水深,清澈水域确保了龙舟竞速的公平性与观赏性,让每一支队伍都能在碧波中全力展现技术实力。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是国际标准龙舟赛事、桨板赛、航海模型赛、皮划艇、铁人三项等各类水上运动及体育赛事的理想舞台,更是南海生态优势与文旅体产业交相辉映的鲜活印证。
硬件是基础,“龙魂”在于人。
作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传承千年的龙舟运动在南海已积淀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端午节前后,各式龙舟在南海大小河涌游弋,起龙船、吃龙舟饭、赛龙船,或争奇斗艳,或飞龙竞渡,给南海人带来了无数欢笑,也成为南海人代代相传的乡愁记忆。
市民体验南海龙舟文化。
据统计,南海全区拥有超千支龙舟队、2000余条龙舟,龙舟教练约220人,8个龙舟协会和9个俱乐部活跃其间,形成了村村有龙舟,月月有赛事,日日有训练的蓬勃景象。深厚的群众基础,也使龙舟超越了竞技层面,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以及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精神图腾。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赛事中,粤港澳联队首度亮相,成为了最引人瞩目的创新。这支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龙舟运动员联合组成的队伍,在男子组200米、女子组500米和混合组500米直道赛中参与角逐。
香港龙舟队参观九江龙舟训练基地。
三地健儿在同一艘龙舟上挥桨破浪,打破了地域界限。期间,香港嘉宾团还给南海区文广旅体局赠送纪念状,“同舟共济”的龙舟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协同、携手奋进”的发展理念在此完美契合。
赛事创新:南海龙舟持续进阶
龙舟选择南海,因其深植于城市血脉的文化基因;南海拥抱龙舟,因这项运动承载着“水上南海”的精神密码。
九江女子龙舟队实现参赛四项赛事大满贯。
如何让龙舟这项承载岭南文脉的全民盛事再绽新颜?南海策划推出“龙舟超级联赛”,打造了覆盖7个镇街的龙舟赛事。
多项创新品牌因此诞生。西樵首创“半山扒龙船”特色赛事;盐步活化老龙593年礼俗;丹灶推出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分站赛制、积分规则的形式,大幅提升了龙舟赛事竞技水平和观赏性;九江男、女子龙舟队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累计斩获877枚奖牌,其中金牌497枚;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更成为全国顶流IP,今年创造了官方话题全网传播超34亿的现象级传播,“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龙舟精神更被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央视名嘴”撒贝宁所推介。
比赛现场。
这种赛事品牌化运营,让传统民俗进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让龙舟竞渡从“一时红”转向“长久红”。
南海龙舟掀起的新浪潮,在本次赛事中得以充分体现。在首日进行的女子组100米、混合组100米直道赛决赛中,以九江女子龙舟队为班底的广东女子龙舟队以及半数队员来自九江女队的广东男女混合龙舟队连夺两金,为广东龙舟队赢得“开门红”!一天后,她们继续在女子组200米直道赛、混合组200米直道赛上拔得头筹,四金辉映龙舟之乡!
辉煌的背后,是南海龙舟产业的坚实支撑。如位于里水镇的纳德利龙舟公司,是全国仅有的8家、佛山唯一获得中国龙舟协会器材委员会认证的龙舟厂,每年都会有200多艘竞技龙舟从这里“驶出”,奔赴国内外的江河湖海,开启乘风破浪之旅。
颁奖现场。
更值得称道的是,纳德利在自家生产基地打造了龙舟文化乐园,累计投入超过200万元,从“龙船生产基地”向“龙舟生产+体验游”方向转变,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让“龙舟之乡”的底蕴愈发深厚。
赛城共融:龙超“引擎”驱动人文经济跃升
以龙舟为载体,融合民俗、文化、艺术、体育等元素的人文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释放巨大潜能。
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精英挑战赛
在本次赛事期间,一系列匠心独具的文化展演持续点燃观众热情。龙舟说唱、十番飞钹舞、《老龙印记》歌舞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节目令人印象深刻;在赛道旁的市集上,充满各镇街特色元素的龙舟文创,龙舟体验,十五运会特许商品等琳琅满目;上海龙舟队深入丹灶镇体验五人龙舟,乘坐氢能船畅游有为水道,在古舞台欣赏非遗表演,在仙岗古村品尝葛仙宴,上演了一场跨越千里的“龙舟之约”,让传统文化与尖端氢能可触可感。香港龙舟队则溯江而上,在九江龙舟训练基地展开一场超越胜负的龙舟文化探寻与技艺切磋之旅。
上海队赴丹灶镇,上演一场跨越千里的“龙舟之约”。
当前,佛山正全力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本届赛事的龙舟赛场仙湖,正位于“两江”主干道流经之地。以龙舟为媒,南海以“敢为人先”之姿,撬动环两江先行区多维资源串联成“体育+文旅+产业”的发展纽带,不断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向全国展示“水上南海”的城市魅力。
在此基础上,南海还在今年发布《“南海龙超”品牌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将构建“1+3+N”龙超发展体系,到2030年,实现“四个一”目标。南海龙超已经演变为全民参与、多元创新的人文活力场,“群众主创”精神的回归,成为城市文化魅力的最佳注脚。未来,南海龙超将助力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重要节点城市。
武术表演。
龙舟运动的兴盛,也折射出南海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澎湃活力。仅是今年上半年,南海已成功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3项超200场次,涵盖登山、龙舟、醒狮、篮球等12个运动项目。登高健身大会、抖音足球嘉年华、百村(居)男子篮球赛、“掂水杯”2025村超全国赛大湾区赛区等多元赛事不仅覆盖全龄群体,更展现出传统民俗与现代竞技的融合,充分彰显南海岭南文化特色。
随着最后一项混合组22人龙舟500米直道赛分出胜负,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也正式落下帷幕。比赛虽结束,但龙舟文化的涟漪仍在扩散,南海龙超的故事仍在续写。以水为脉,以文铸魂,以赛兴业,在奋楫争先的桨声中,南海正以龙舟为楫,朝着人文经济引领区、环两江先行区更开阔的水域不断划进。